2008年10月22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十版:调查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“监狱给了我第二次生命”
省第五监狱全力抢救一名危重犯人纪实
本报记者 蔡亮 通讯员 周婴

  张元友(化名)是一名刚刚从浙江第五监狱出来的普普通通的归正人员。不过,就在刑期的最后几个月里,他却度过了一段极不寻常的服刑经历。去年年底,他因一次意外身受重伤,生命危在旦夕。然而,在监狱无微不至的关怀下,他却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。用他自己的话说,“是监狱给了我第二次生命”。
  为此,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,五监共为张元友支付了十多万元的医疗费用。这一笔惊人费用的背后,是一个怎样的感人故事呢?

  救人要紧,顾不了那么多了
  今年三十出头的张元友来自贵州农村。2004年,他因盗窃罪被判处7年有期徒刑,进入浙江第五监狱七监区三分监区服刑。因为改造表现突出,服刑期间他获得了减刑。到去年年底,刑期已经不到一年了,满心欢喜的张元友正期盼着新生,谁知,一场意外却让他差点丢了性命。
  2007年12月2日深夜,张元友起床上厕所。睡眼惺忪的他走到洗漱间门口时,不慎一个踉跄摔倒,头部重重地撞到了盥洗台的台沿上,栽倒在地不省人事。值班民警很快发现了躺在地上的张元友,并立即把他送到了监狱医院。
  当时,张元友的头上磕出了拳头大小的一个洞,血流如注。经过初步检查,医务人员认为他的头部外伤非常严重,监狱医院已经没有条件治疗,建议马上送到大医院救治。已是午夜时分,值班民警毫不犹豫地拨通了监狱领导的电话,汇报了情况。在监狱领导的指示下,五监当即开通了“绿色通道”。几分钟后,一辆警车闪着警灯,载着昏迷不醒的张元友向金华市中医院疾驰而去。
  金华市中医院经过初步诊断认为,张元友的伤情属于重度脑外伤,蛛网膜下腔大出血,必须马上实施开颅手术,否则有生命危险。开颅手术不仅需要巨额手术费,而且还有高风险,医院要求病人亲属签字。可张元友的家属都在千里之外的贵州,让他们签字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。但不签字就不能进行手术,时间拖得越长,对病人的生命安全就越不利。
  人命关天!就在张元友命悬一线之际,分监区护送张元友到医院的监狱民警们站了出来。“人先送进去手术!字,我们来签!”其实,民警们并不是不知道手术签字的风险:一旦张元友在手术中出了什么意外,他们就要承担起本不该由他们来承担的责任。
  “都知道这个字不能随便签。之前不是还发生过老婆难产要动手术,因为丈夫不肯签字,老婆最后死了的事情嘛。人家夫妻遇到这种事都要掂量掂量,不要说我们和他非亲非故了。可当时没有办法了,救人要紧,顾不了那么多了。我们不能见死不救。”张元友所在分监区的民警们这样说。
  就这样,张元友终于在最短的时间内被推上了手术台。

  只要有一线希望,就不放弃
  经过及时手术,张元友的病情得到了初步控制。监狱领导和民警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。
  然而,天有不测风云。就在大家以为可以松一口气的时候,情况却发生了急剧的变化。几天后,张元友的脑部出现了脑神经受压迫等严重的手术并发症,医院发出了《病危通知书》。
  由于张元友的家人都远在贵州农村,一时无法取得联系,难题再次摆在了五监面前。是继续保守治疗,还是冒险再动一次手术?如果保守治疗,尽管对命悬一线的张元友来说希望不大,但对监狱而言,已经算是尽到了责任;而再动一次手术,虽然有可能把张元友救回来,但也意味着监狱要再担一次风险,更何况再次手术就意味着监狱又要支付一大笔费用。
  “只要有一线希望,就不要放弃。有风险我们担,费用我们想办法解决。”监狱领导拍板。
  监狱和医院经过深入商讨后决定,对张元友实施第二次开颅手术。
  手术当天,负责陪护的几位民警看着张元友被推进手术室,心中忐忑不安。“紧张啊!几乎都没有人说话,所有人都眼睁睁看着手术室外面那个‘手术中’的灯,既希望它快点灭掉,又不希望它灭掉。说白了,又想快点知道结果,又害怕是不好的结果。”回忆起当时的情景,大家记忆犹新。
  几个小时后,手术室的门开了,大伙一拥而上。医生告知:手术非常成功!危在旦夕的张元友又一次被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。
  术后的张元友仍需住院一段时间,接受进一步治疗,而每天的安全和护理工作就需要6名民警。这样,三分监区应付不过来了。为此,七监区把全体民警都动员起来,轮番去医院值班。当时,正值监狱年终“双评”,监管改造事务异常繁杂,有的民警在医院通宵值班到天亮,没合眼又匆匆往单位赶,24小时连轴转。尽管自己十分辛苦,可民警们还不忘照顾好休养中的张元友。有的从家里带去易消化吸收的饭菜,一口一口喂他吃;有的买来水果、营养品,让他补补身子。好多次,病床上的张元友感动得热泪盈眶。
  从重症监护室到普通病房,张元友一共住院26天。这26天里,七监区的三十多位民警,都没有正经休息过一天。七监区一位副监区长回忆,那段时间,上至监区领导,下至工作没多久的基层年轻民警,都是不分日夜地工作。而最让他欣慰和感动的,是从来没听到谁有一句怨言。

  一定把服刑人员的健康负责到底
  在民警们的悉心照料下,张元友经过近一个月的住院治疗和5个月的康复治疗,彻底摆脱了死神的纠缠,身体逐渐恢复。可随着伤情的一天天好转,他心里的另一块心病却越来越重。
  原来,在动开颅手术时,他被拿掉了一块10厘米×10厘米的颅骨,头部留下了一个凹坑,给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。当时,医生建议他在身体康复后做一次颅骨修复手术,以便恢复原状。可是张元友知道,为了救自己的命,监狱已经花去了十多万元医疗费。自己没几个月就要刑满出狱了,如今又要做这种无关生死的手术,监狱还会继续管吗?以自己家的经济条件,出狱后肯定无法承担修颅手术的高额费用,自己岂不成了废人?可监狱之前已经很帮忙了,又怎么好意思再提这样的要求呢?
  内心充满矛盾的张元友整天忧心忡忡,愁眉不展。眼看自己出狱的日子越来越近,张元友最终还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,给监狱领导写了一封信,诉说了自己的情况。
  令他意外的是,这封信引起了监狱领导的高度重视。在详细了解了张元友的治疗和生活情况后,监狱领导当即指示七监区:一方面要做好张元友的思想工作,让他安心改造,好好度过最后的刑期;另一方面要与医院方面联系,咨询手术事宜,决不能因为张元友即将出狱就能推则推,一定把服刑人员的健康负责到底。
  几天后,张元友接到通知,监狱已经为他办好了手续,让他做好手术准备。
  今年6月16日,张元友顺利前往在杭州的青春医院,接受了第三次手术。一个多月后,随着头上最后一块纱布的揭开,他彻底恢复了健康。
  10月2日,张元友刑满出狱。走出监狱大门的时候,他拉着管教民警的手泣不成声。他说:“如果没有监狱的关怀,我早已经不在人世,哪里还能等到新生的这一天。我没有别的回报,我会老老实实做人,再也不干违法乱纪的事情,否则,对不起良心,对不起监狱和警官为我付出的一切。”

  记者手记:
  大墙有大爱。透过这个感人的故事,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,在森严的大墙里面,人性的光芒感人至深、催人泪下。
  在这个拯救生命的故事里,浙江第五监狱为了一名普通服刑人员的生命,先后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,光是手术费用就花去了十多万元,还有民警们在这一过程中所付出的无法计数的辛勤劳动。
  这一切,无不彰显了社会主义监狱里生命至上的人文关怀。